近日,長江云對楚為生物砥礪創(chuàng)新、打破國外壟斷,帶領“中國芯”種子領跑全球進行了深入、詳實的報道。
這個夏天,擺在蔬菜貨架C位的一定有這樣的櫻桃小。不同于往年,今年上架的番茄全部都是國產,口感獲得大家一致好評:
“以前要么純甜的沒有番茄味 但是它是甜和酸平衡的特點。”
“口感比平常小番茄稍微軟一點”
“跟我小時候吃的感覺有點像”
這些改變,都得從一粒種子說起。
曾經,“洋種子”比黃金還貴
在漢南的番茄種業(yè)基地,放眼望去五彩繽紛,紅黃粉綠……每一個顏色都代表著一個品種,這里出產的“口感型”小番茄已經占據了湖北市場的30%。
這種小番茄不僅能讓食客回味“小時候的味道”,更重要的是讓國產種子破土而出。長期以來,我國中高端番茄種子基本依賴進口,為了追求高產、耐儲運,越來越多“洋種子”種出來的番茄看上去個頭飽滿,一口咬下去卻是硬邦邦的,皮厚、汁少,不酸也不甜,味道寡淡。
即便如此,一克種子,比黃金還貴。
楚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勇報出來的價格非常“驚人”:“進口種子一粒可以賣到10塊錢,一克300粒,相當于是3000塊錢一克,比黃金貴多了。”
現在,國產種子打破壟斷
打破壟斷迫在眉睫,2018年,楚為公司在國內率先攻關,以番茄制種為突破口,研發(fā)國家級“種子芯片”。由于起步晚,國內育種材料匱乏,楚為痛下決心,過去五年,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30%投入研發(fā),各國的種子交易會,各地的田間地頭,團隊行程近6萬公里,
公司研發(fā)負責人孔會利透露了其中的艱辛:“挺辛苦的,要考察你觀察的能力,五年收集的有上千份種子,出成果的只有五六十份。”
篩選出種質材料,還需要進行選配、雜交、組合,往往觀察七八年才能發(fā)現其特性。為加快破解周期長、風險高等育種難題,實施現代種業(yè)振興行動,去年起,每年安排5000萬元種業(yè)高質量發(fā)展資金,支持育種聯合創(chuàng)新。
2018年,楚為生物與華中農業(yè)大學共同成立華中農業(yè)大學楚為現代種業(yè)研究院,通過自主研發(fā),公司培育出數十個優(yōu)質抗病、高產、口感佳的番茄品種。其中一項番茄分子育種技術成果榮獲201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。
孔會利說:“華農提供技術,我們提供基因的位點,育種正常大概需要五到六年才能完成種子的研發(fā),合作以后這個過程可以縮短到兩年時間。”
未來,“中國芯”種子領跑全球
如今,楚為已培育優(yōu)異番茄種質資源2000余份,育成口感型等番茄新品種27個,將一粒種子價格降到1元左右,一畝地生產成本降低4000元,推動湖北番茄國產化率提升到70%,產品還遠銷東南亞、俄羅斯等國。眼下,正加速功能型番茄種子研發(fā),并推動更多育種技術創(chuàng)新。
武漢楚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偉表示:“在育種基礎上進行超前的創(chuàng)新,然后調整育種目標,加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!”
記者手記
一顆小小良種,我們看到了楚為的甘與不甘,不甘心育種行業(yè)的落后,而心甘的,是砥礪創(chuàng)新,把冷板凳一坐到底的定力。十年厚積,一朝薄發(fā),終于撥開云霧見光明。
同樣在這顆種子的背后,我們還看到了湖北的爭與不爭,不爭一時長短,無論是支持種質資源保護、育種創(chuàng)新攻關,還是良繁基地能力提升,都在打基礎管長遠。而要爭的,是守牢“糧食安全”底線、端牢中國人飯碗的責任擔當。
(長江云新聞記者 杜瑞雪 郭裕銘 責任編輯 劉蕊俊)
-END-
?聯系我們
● 公司電話:027-88163008
●【楚為生物】微信公眾號---點擊【聯系我們】
往期回顧
點擊下方“閱讀全文”進楚為生物官網查看更多